孩子喜歡玩抖音、看短影音,家長除了限制使用時間、「充實」自己的「抖音素養」,還可以怎樣放下焦慮、靠近孩子?面對短影音時代,如何讓「小孩說、我們聽」成為日常?
shutterstock
本文重點摘要
抖音洗腦歌為何孩子能琅琅上口?玩抖音為什麼容易沉迷?30秒短影音如何影響孩子專注力?你了解抖音的演算法如何運作嗎?抖音背後有資安問題嗎?
「看抖音會像吃洋芋片,一片一片一直吞下去」,台灣有約四成以上的小學生在玩抖音,更多是在YouTube、Instagram上看短影音,抖音世界裡到底有什麼吸引他們?
只要具備「歌曲琅琅上口」跟「舞蹈容易上手」的特質,一首首洗腦歌在抖音平台上爆紅,隨後出現大量模仿創作,開始流行。
去年初台灣許多幼兒園孩子都會唱的《黑桃A》,歌詞描述夜店文化,不適合幼兒,今年變成《挖呀挖呀挖》;或者深入台灣校園的「科目三」舞,搭配文言歌曲《一笑江湖》,不少國中小學生都會跳,甚至在運動會上集體大跳「科目三」,風靡各個學校。
六月又出現台灣男團Energy演唱《星期五晚上》配上「十六蹲」,舞步必須搭配節拍,連續做出16次蹲跳,是很耗費體力和肌力的動作。高雄市勝利國小老師黃慧瑜有天發現,班上一個孩子因為好玩,也跟著同學跳,她趕緊制止,因為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。
唱多了這類歌曲,音樂節奏和幾句歌詞不斷重複、循環,孩子可能無法欣賞真正美的音樂?影響所及,連音樂創作都受到制約。根據日本的調查,年輕人在音樂頭6秒就決定要不要聽,所以現在很多歌曲一開始就是副歌,副歌決定生死。
觀看、創造、分享是抖音社群的基本運作模式。抖音介面簡單、操作直覺化、降低了創作門檻,小學生都能上手產製自己的內容,直接發布上平台。因此只要足夠吸睛,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社群中被追捧、被分享,甚至造成流行。..
抖音使用者只要向下滑動,就可更新畫面影響內容,可以一直滑下去。美國有研究指出,這個機制和賭場的吃角子機類似。一篇在《青少年健康期刊》(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)的研究也發現,9~10歲的孩子一天如果玩電玩或看以演算法為基礎推薦播放的影片,例如YouTube超過一小時,也有較高風險發展出強迫症,忍不住一直看下去。
(「看抖音像吃洋芋片,忍不住一片接一片」 孩子的抖音世界,你知道多少?)
抖音短片多半擁有高度娛樂性,30秒或1分鐘就放一個梗,讓人想一直看下去。大腦在快樂時會分泌「多巴胺」,例如興奮愉悅、運動完、有人按讚等時刻,多巴胺會刺激前額葉皮質,讓人不斷想要產生更多的「多巴胺」。
專家以「抖音腦」(TikTok Brain)一詞來形容短影音對人類長期認知的影響,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孩童在短時間內過於頻繁地接受多巴胺刺激,容易導致未來無法專注與思考,注意力和成績都下降。
高雄勝利國小老師黃慧瑜觀察,低年級孩子的不專注表現在無法「聽」指令。交待事項記不住、回家抄寫錯漏字、跳行,自然、社會課堂的簡答,孩子收不到訊息、心思不在教室;聽考時更困難。
新北國小老師大坦誠老師也發現,孩子沒耐性看書,喜歡高刺激、很快滿足的影片。作文表達不清楚,「若習慣看網路文學,因為多半都是狗血情節(豪門愛情,只有幾個人物,前篇一律的pattern),孩子會無法理解太複雜的人物情節、不能理解伏筆……判斷力、思考力都變弱。」
即使不看抖音,YouTube上也都是滿滿的短影音。一位從事出版工作的媽媽注意到愛看韓團的小三女兒,明明有在聽大人講話,卻常會問出完全不相干的問題,好像不在講話的邏輯內。她也觀察親戚家的三歲女兒,跟著長輩看抖音,甚至會模仿發出一些類似抖音上的罐頭音效。
根據加州大學的研究,觀看節奏快的影音,不僅干擾學童執行功能的能力,也降低控制衝動的能力,不僅無法靜下來看文字,連一場球賽都看不完。長期觀察抖音現象的天下編輯顧問黃哲斌發現,以前孩子迷MBA職籃或職棒,會黏在電視前,但現在只等重播賽事精華,家中二寶甚至沒有耐性去球場看一場球賽。
抖音的演算法、個人化的推播功能勝過其他社群平台。不需要用戶訂閱任何帳號,只透過對內容的反應,例如有沒有按喜歡、留言、分享等,就可以即時運算,很快掌握每位使用者的喜好、品味,再量身打造、推播給你更多你想看的內容。
抖音有無法過濾的風險。孩子因單一主題衍伸出更多其他內容,例如各種可能不雅或限制級的內容、文字或留言,父母無法掌握。
抖音用演算法決定你可能喜歡什麼。為黏住用戶,只要點進去一則之後就都出現類似的內容,不僅愈看愈多,也愈看愈誇張,甚至可能有負面效應。美國彭博社追蹤,曾有14歲少女只為看如何透過飲食讓自己變瘦,結果愈滑愈極端,TikTok開始推厭食、激烈斷食療法、骨瘦如柴的女生影片等,最後偷偷斷食,在學校昏倒,爸媽才發現。
抖音/TikTok短影音平台因母公司字節跳動是中國企業,在世界各國已經引發侵犯資料隱私與國家安全疑慮、甚至是否禁用爭議,在台灣也被視為是散播不實資訊的平台,以及相當嚴重的暴露孩童於暴力、露骨等不適當內容中。
全球已有十幾個國家禁止在公務上使用TikTok,包括美國、加拿大、挪威、法國,也包括台灣,政府在2022年已經宣布,抖音或Tik Tok是「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」,禁止公部門使用。
今年3月,美國參眾兩院以懸殊投票比例通過禁TikTok,總統拜登於4月簽署法案,要求TikTok脫離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,否則將全面封殺,從Apple和Google的應用商店下架。儘管TikTok已提起上訴,指控美國政府違法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權。無論美國是否下架TikTok,預期都將祭出更嚴格的管控措施。
孩子形容「看抖音像吃洋芋片,會忍不住一片接一片!」
113年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多給一點等待,讓孩子「逐漸成為」情緒穩定的小孩
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家有易崩潰孩子,留意10原則會更好帶
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0~6個月寶寶,音樂活動怎麼玩?
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如何戒尿布?原來提前「做功課」就可以順利超多喔~
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「育」到麻煩不崩潰!十句話讓你與孩子共享溫馨親子情
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四種教養方式,哪種最成功?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寶寶不睡覺、睡不好怎麼辦?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養兒育女最困難的地方:父母到底該「做多少」才夠?
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提升孩子智力發展,閱讀能力是關鍵!
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每個寶寶都有分離焦慮!
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「天啊!我的孩子說髒話!」爸媽要怎麼教?
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孩子不收玩具?不同年齡的收玩具訓練法
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不要錯過幼兒喜愛做家事的時期,帶著幼兒「一起」做家事吧!
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別再怪孩子龜毛、難搞 看懂他的高敏感特質
3 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,你可以怎麼做?
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健康的嬰兒通常餓了就會吃,別費力改變他的飲食模式
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父母一定要鬆綁的吃飯規定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「不願分享」不是自私!羅寶鴻:成人需釐清5觀念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降低觸覺敏感,觸覺刷真的有效嗎?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3件事刻意訓練,孩子缺乏安全感
0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哭鬧父母就買,玩沒兩下又不要!爸媽該怎麼辦?
0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如何不用大吼大叫,就能叫孩子聽話?
07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掌握小孩「臭奶呆」的黃金治療期,別讓口罩遮住學說話的機會
06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想讓孩子優雅,教他「放低音量講話」
05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「孩子是看著父母背影長大」 醜爸:最真實的父母,就是最好的身教
04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榜樣,一個會管控自己情緒的人,通常也會教養出高EQ的孩子
03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如何搞定「盧不停」的小孩?成為比他內心還篤定的大人
0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的責任感從3歲開始培養,別等到18歲再說
0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寶寶沒有「七坐八爬」是發展有問題嗎?
12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,取代嚴厲和溺愛的教導
11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陪孩子度過人生第一個叛逆期
10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新手爸媽最常犯的3種錯誤抱法|護理師教你安全抱寶寶
9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孩子「歡」的時候,同理但不處理
8月文章分享請點我~ 治療兒童腸胃炎,比止吐止瀉更重要的事